含着期许的目光,伴随孩子成长的脚步,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启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:“什么是教育,简单一句话,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。习惯和兴趣一样,都是最好的老师。”小学阶段,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,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,便于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,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。
小学的学习方式、学习习惯、学习内容等要求都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,家长除了帮助孩子做好心理、生活、学习上的准备,还应该了解一下一年级各学科有哪些学习目标和要求,减少入学后的焦虑,帮助孩子愉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。
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、实践性课程,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和阅读习惯,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,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孩子们快速适应语文学习: 学会倾听: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,更是会影响孩子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的能力。——多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,让孩子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;如果父母是善于倾听的人,那么孩子也会模仿父母,做到认真倾听;有时倾听不够耐心,会听错一些内容,父母可以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,先讲一些内容,然后问这样对吗?让孩子来辨别对错;玩游戏时,在倾听的过程中理解游戏规则,并按规则要求玩游戏,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,有利于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。 热爱阅读: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,一年级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。坚持读书给孩子听,读完后可以与孩子讨论,引发思考。要想孩子爱上读书,从我们自己开始,帮孩子建立一个阅读榜样,一个争分夺秒在阅读的妈妈/爸爸,绝对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 勤于思考:一年级的小朋友,对世界充满好奇,然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,家长可以通过“鼓励提问、提供探索机会、接纳错误、多角度思考”的科学方法来耐心引导。 乐于表达:给学生创造自由、轻松的表达氛围,父母不做话语权的掌控者,而是善意的倾听者;在孩子表达完毕时,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地回应,很多的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来源于他人的鼓励和认可。巧妙运用词语接龙、猜谜、绕口令等语言游戏激发孩子的表达兴趣。 一年级数学的关键,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。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,要借助动手操作、画图、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,培养数学思维。 花样数数:小学生“数感”的培养,是从数数开始的,数数活动应贯穿孩子的生活实践中。买了水果,可以1个1个数; 吃饭前,筷子数一数,2 根是一双;还可以5个5个地数;或者10 个一组,数出满十进一。 体验空间位置: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有意识地用“上下前后左右”这样的方位词来表达,比如洗手的时候强调“洗洗左手,洗洗右手”;吃饭的时候,让孩子观察左右手分别做什么;排队时,数数“我前面有几人,后面有几人,现在一共有几人”。 感受时间:关于时间的感知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钟面,有意识地告诉孩子这是几点了,可以和孩子每天的固定活动结合起来,比如几时吃晚饭,几时睡觉,几时起床。通过这样有意识地每日交流,形成时间的初步认识。 体验购物付款:去超市时,带上孩子的现金包,让孩子用现金购买他喜欢的物品。购物后,可以说说,买了什么,用了多少钱,找回了多少钱。说错了不要过于计较,改变网购方式,陪孩子多多体验。 多讲数学故事:数学故事里有数学逻辑。5-3=( )很容易掌握,但是会讲 5-3 的故事就很重要了。生活中离不开数学问题。“买了多少,吃了多少,还剩多少? ”“吃了多少还剩多少,原来有几个?”“你有几个,我有几个,一共有几个?”看起来是“吃”的事情,其实都可以变成数学故事。 一年级的英语学习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,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,增进与孩子的沟通,同时也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。我们可以从“听、说、读”三个方面进行。 家长可以通过播放“有趣”的儿歌、童谣等形式引导孩子去“磨耳朵”,和孩子一起听原版的英文歌曲或故事,看英文动画,甚至家长可以把手机铃声都换成英文歌曲。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——多一个好习惯,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;多一个好习惯,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;多一个好习惯,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。让我们家校携手,把握孩子的现在,丰盈孩子的未来,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,乘风破浪,顺利迈好入学第一步,奔赴成功的彼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