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,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,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。今年是我校的“教学质量提升年”,要提升教学质量,就势必要高效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。回归课堂不等于回归“应试”,在“教育为生命成长赋能”的理念引领下,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依托同融共生的课程体系,着力构建“有素质的课堂”,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既有冲刺清华北大的潜力,也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。
《学记》说:“教,然后知困;学,然后知不足也。”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会让人们更好地完善自己,提高自己。对教师而言,更是需要与时俱进,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。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、主阵地。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,教学方法的改革,教学效果的体现,都要通过课堂中师生的共同活动来彰显。
首先,我校张天老师以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(不进位)》为例,展开教学。课程伊始,张老师用开海时码头热闹的场景视频引入课堂,贴近学生生活经验,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。在课上,张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、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,充分理解算理,倡导算法的多样性,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、灵活性,从而帮助孩子们养成解决和合作学习的能力。
杨娜老师执教的《角的初步认识》,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,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,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、合作交流,并给予学生充分动手操作、动口表达、动脑思考的机会,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。
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捷径,唯有厚积薄发。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,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,我校聘请数学教学专家刘长金老师到我校指导数学教学。课后,全体数学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交流,刘长金老师针对这两节课以及老师们的评课进行了细致点评,指出计算教学要以算理直观、算法抽象性的体现为出发点,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的能力;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,设计教学时要注意旧知对与新知的联系,以及对新知的拓展,建立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性。
袁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,提出,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,在日常教学中,要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力度,多探讨、多思考、多学习、多锻炼,群策群力,共同提升。今年是我校的“教学质量提升年”,在新课标和“双减”背景下,如何做好“提质增效”,是我们重点研讨的话题。
有梦不觉涯远,扬帆起航再出发。教师们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加强合作,形成教育合力,群策群力开创美好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