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中的幼儿转变成小学里的小学生,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,这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。从幼儿园到小学,不是翻山越岭,不是跳跃大沟深壑,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,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。
为了进一步落实《入学适应指导要点》和《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》,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,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,10月17日举行科学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之“我与朋友”,活动现场气氛活泼热烈,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,充分体验了协作互助和团结友爱,制作出了一条条色彩鲜明、充满童真童趣的彩虹鱼。而经过分享游戏,孩子们明白了友谊的深刻意义,也感受到了分享所带来的快乐,锻炼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学校特色
随着活动的开始,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的老师首先为大家带来了学校环境、办学理念以及课程特色的倾情分享,现场家长充满了对实地参观学校的向往和期待。
我与朋友整本书阅读
本次活动以彩虹鱼绘本为主线,老师通过整本书的阅读,讲解和体会故事内容,彩虹鱼的绘本教会了小朋友,要和大家一起分享,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,赢得友谊。
接下来开展了橡皮分享小游戏,如何将和人数不等的橡皮分给组里的小朋友们呢?孩子们开动脑筋思考,纷纷举手发言。一个简单的小游戏,初步帮助孩子养成集体意识,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。
艺术融合初体验
孩子们描下自己的手掌,制作出自己心中的彩虹鱼的闪亮鳞片,我手画我心,每个孩子都在创作中激发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的艺术灵感。
创作完成后,孩子们仔细地撕下制作好的小鱼,再为它们贴上眼睛,通过精细操作,锻炼了孩子们手指动作的协调性。
孩子们将制作好的彩虹鱼粘贴在蓝色卡纸上,为小鱼们布置了家园,以小组为单位把制作好的“小小海洋”在舞台上进行展示和介绍,充分显示了团队协作的优秀结果。
经过彩虹鱼的绘本学习和亲手制作,孩子们明白了独自占有美丽耀眼的闪光鳞片并不能带来最大的幸福,与人分享才能收获快乐,付出友情才能得到友谊的回报。
同时经过这次活动,孩子在新环境中交朋友、学会分享、团结友爱、协作互助作为目标,慢慢开启独立思考,并开始或大或小的行动,最后用自己语言表达给更多的人,交流情感,调节情绪,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;丰富知识,开阔眼界,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,建立积极、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,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尊重、了解、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,科学幼小衔接的课程活动营造帮助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,循序渐进,因势利导,让孩子主动向往小学生活,成为小学学习主动的准备者,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,推动双向衔接。